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
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、慘烈空前的戰爭,60多個國家和地區、20余億人口卷入戰爭,造成了巨大人員傷亡和物資損失,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。回顧這場戰爭,有許多教訓值得總結和反思,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是“慕尼黑陰謀”。作為西方大國對法西斯國家推行綏靖政策的高潮,“慕尼黑陰謀”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深刻啟示人們:絕不能姑息縱容侵略行為。
1938年9月30日,英國首相張伯倫、法國總理達拉第與德、意兩國首腦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簽訂了慕尼黑協定,將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,捷克斯洛伐克其余領土由英、法、德、意保證不再受侵犯。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迫接受該協定,德國隨即兼并了蘇臺德地區。但是,德國并沒有就此停止侵略步伐,1939年3月出兵占領布拉格,吞并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,為發動更大規模侵略戰爭打下了基礎。1939年9月1日,德國入侵波蘭,英國和法國旋即對德宣戰,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。英、法企圖通過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換取與希特勒的妥協;企圖將德國法西斯這股禍水東引,誘使德國侵略蘇聯,使德蘇兩敗俱傷,從而達到維護自身霸權的目的。英、法這種縱容德國法西斯侵略、犧牲他國利益、引開禍水的做法,被稱為“慕尼黑陰謀”。
20世紀30年代,西方國家綏靖主義盛行,主張對法西斯侵略擴張采取妥協態度。德國法西斯一系列破壞《凡爾賽和約》的行為,如實行義務兵役制、建立空軍、出兵萊茵非軍事區,英法都沒有阻止。1935年10月,意大利不宣而戰,侵占埃塞俄比亞,英、法等國袖手旁觀。1936年,西班牙內戰爆發,德國和意大利出兵干涉,英、法等國卻采取了“中立”立場。1938年3月,德國兼并奧地利,英、法等國也沒有采取什么行動。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“慕尼黑陰謀”,是英、法等國推行綏靖政策的高潮,但并沒有阻止法西斯侵略步伐。英國首相張伯倫是“慕尼黑陰謀”的積極策劃者,他在協定簽訂后,自稱帶回了一代人的和平,但結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,英國潰敗,法國投降,西歐多國被德國占領。張伯倫正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。
1937年七七事變后,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。英、美、法等國對日本的侵略行徑同樣表現出了綏靖主義傾向。在中日沖突中,美國對日本采取“友好的、公正無私的”態度,并向日本出售戰略物資。英國也采取了觀望姑息態度。1939年7月,英國和日本簽訂《有田—克萊琪協定》。這一協定是英國犧牲中國主權與日本妥協的產物,是“東方慕尼黑陰謀”的重要組成部分。1941年4月,美國國務卿赫爾向日本提出“美日諒解方案”,其中有關中國的內容大大損害了中國利益和主權。美日相互勾結制造“東方慕尼黑陰謀”,遭到中國共產黨和世界進步力量的揭露和反對。1941年5月25日,毛澤東同志發出了《揭破遠東慕尼黑的陰謀》的通知,號召全黨揭穿和反對正在醞釀的“日美妥協,犧牲中國,造成反共、反蘇局面的東方慕尼黑的新陰謀”“反對一切失敗主義者和投降主義者”。美國企圖與日本密謀犧牲中國利益以保持與日本的和平,但這并沒有阻止日本對美國發動進攻。1941年12月7日,日本偷襲珍珠港,使美軍遭受重大損失,太平洋戰爭爆發。英美等國策劃“東方慕尼黑陰謀”,結果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。
歐洲的“慕尼黑陰謀”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,“東方慕尼黑陰謀”導致太平洋戰爭爆發。英、法、美等國策劃“慕尼黑陰謀”,企圖犧牲他國利益換取與法西斯的妥協,以維護自身利益,結果給自己帶來極大危害。這樣的歷史教訓是值得認真總結和反思的。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強烈警示人們:姑息縱容侵略、犧牲他國利益的行為,也會給自身帶來極大傷害。只有對國際格局中顯露的危險趨勢早作防范,對侵略擴張苗頭予以堅決揭露和反對,以防演成大患,才能維護世界和平。
(張順洪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)